如果说低空经济是一片蓝天,低空经济产业各行业就是朵朵彩云。
10月19日至21日,2025年“湖北工匠杯”全省首届低空经济产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荆门市举行。怀揣梦想而来的全省24支代表队242名选手,意气风发齐聚荆门,用“指尖上的绝技”演绎低空经济的“速度与激情”,更以赛、展、会、演的多维盛宴,让荆城的秋天染上了科技与匠心的亮色。本次大赛中,荆门斩获4金5银5铜,交出了亮眼答卷。
“这场大赛从一开始就踩着时代的节拍,把目光牢牢锁定在低空经济产业的各项技能刚需上。”无人机驾驶员(物流)赛项裁判长王古常表示,如今,低空经济早已不是陌生概念,它是国家力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是湖北重点培育的特色新兴产业,更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代表,而无人机产业正是这片领域的“领航者”。
此次大赛以“技兴荆楚 领航低空”为主题,设置了无人机驾驶员(航拍)、无人机装调检修工、航空仪表装配工(电气机械仪表)、飞机装配工(钣金工)等5个核心赛项,每一个都精准戳中低空经济研发、生产、运营的关键环节;更贴心的是,大赛还融入了智能传感器、数字化通信、视觉识别等新技术应用场景,就像一扇窗,让大家清晰看到无人机产业与其他行业碰撞出的新业态、新模式,把低空经济的最新发展趋势直观地呈现在眼前。
“每一个打分项都瞄准行业里的‘硬骨头’。”王古常说,本次大赛严格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三级(高级工)为标尺,特意分设职工组和学生组,并同步开赛,每个赛项设计的典型任务,都直戳该职业领域的技术难点,恰好补上低空经济产业的人才短板。
无人机驾驶员(物流)赛项的赛场内,来自荆门通航职业技术学院的选手陈子耕正全神贯注。他双手紧握遥控器,目光锁定无人机——机身下挂着模拟快递箱,要精准投放到对应的“配送点”。随着螺旋桨的转动,陈子耕手腕轻转,拇指飞快调整操作杆,无人机稳稳把“快递”送进指定区域。“这赛项就像空中快递员的考试,一秒失误就可能丢件。”赛后,陈子耕笑着说,在家门口比赛,耳边都是乡音,反而更想拿出真本事。比赛过程中,不仅能够和其他选手沟通学习,也能把赛场上看到、学到的前沿信息等带给自己的学生,起到以赛促教的作用。
另一边,飞机装配工(钣金工)赛场内气氛同样紧张。来自凌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选手何昱祺,正给一块铝合金板材“塑形”。钣金是飞机制造的“筋骨工艺”。他时而俯身测量,时而用锤子轻轻敲击,动作轻柔却精准有力。“为了这场比赛,我练了3个月。”何昱祺说,荆门低空经济氛围太浓了,主办方各方面工作和相关流程都十分完善,让他感觉荆门不像是第一次举办省一类赛事。
这场大赛不只有紧张的比拼,更有满满的“开放性”,让所有人都能走近低空经济,感受技能魅力。赛事创新采用“赛、展、会、演”一体化模式,围绕低空经济打造了飞行器航模展、“低空+运动”VR模拟等七大展区,81个展位全是看点。
更重要的是,这场大赛带着满满的“实效性”,为技能人才铺就了“成长快车道”。不少参赛企业表示,这样的比赛不仅能选出好苗子,更能点燃员工提升技能的热情,慢慢形成“员工技能提升了,企业效益也跟着涨”的良性循环。选手们纷纷表示,会把这次比赛当成新的起点,带着工匠精神,在低空经济的土壤里深耕细作,用过硬的技能,为湖北打造中部“天空之城”、抢占千亿新赛道,筑牢最坚实的技能基石。
“此次大赛在荆门举办,是对荆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,促使低空经济产业逐渐成为荆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”大赛组委会综合协调组工作人员、市人社局职建科科长钟许介绍,近年来,荆门市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职业院校为基础、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,先后建成通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亿纬动力学院,培养技能人才35.5万人,创建国家级、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,形成“以产聚才、以才兴产、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”的局面。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,不仅是对湖北低空经济技能人才队伍的一次集中“检阅”,更帮产业高质量发展找准了发力点。随着低空领域的逐步开放和技术的不断突破,荆门良好的创新生态、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,必将吸引更多企业的目光,吸引五湖四海人才汇聚,筑梦圆梦。
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62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