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阳 | 枣阳:打好人才培养“组合拳”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

    良苗需要沃土,沃土成就良才。今年以来,枣阳市立足实际,紧扣服务人才、引领人才、凝聚人才,通过搭平台、建队伍、优服务,明确本土人才培育路径,扎实推进专技人才、技能人才、乡土人才三支队伍建设,厚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“人才力量”。

加强专技人才培训

    大力实施名师培育工程,2名教师荣获襄阳市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展示一等奖,7名教师荣获襄阳市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一等奖。刘升镇中学王永清被授予“全国模范教师”称号,53名教师被评为襄阳市“教坛新秀”“骨干教师”“骨干班主任”,15人被评为陶行知式教育楷模。开展医疗培训提能工程,开展覆盖医疗、护理、医技、药剂、职能科室5大类医务人员常态化业务培训,累计培训达62批5万余人次。

加强技能人才培育

    开展职工“百千万”劳动和技能竞赛,围绕全市12大产业分别组织和开展了不同类型、不同规模、不同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50余场,参与职工3000人。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、专项能力证书4576人,新增高技能人才1330人,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040人,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34万元。

加强农村人才培养

    积极开展乡土人才素质提升活动,建立省级科技小院2家,培训630名高素质农民,遴选推荐27人参加省农业产业领军人才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“头雁”项目、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培训,举办枣阳市首届担当作为“帝乡好支书”选树暨抓党建促发展擂台赛。该市青年苗国存荣获2023-2024年度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大赛三等奖,并入选“楚天英才计划·乡村振兴人才”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