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昌 | 技能赋能筑根基 就业创业焕活力——猇亭区“产业工匠”项目化培训结出累累硕果

    “从校园到岗位不用‘过渡期’,技能培训直接帮我们对接需求,这模式太实用了!”刚通过培训入职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感慨;“学会直播技巧,在家门口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,圆了返乡创业梦!”参训的返乡人员同样满心期待。不同群体的心声,共同印证着宜昌市猇亭区“产业工匠”项目化培训的实效——这不是单一活动的短期助力,而是覆盖多领域、服务多群体的长效赋能体系,更能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、高效盘活区域劳动力资源提供坚实支撑。

9b11540a69499413505ab735a3b42e9b.jpg

    2025年,猇亭区聚焦三大主导产业人才需求,启动“产业工匠”项目化培训改革试点,创新探索“产业工匠”项目化培训“345”工作法,通过“三主协同”聚合力、“四化推进”强体系、“五业联动”优供给,构建“岗位需求+技能培训+技能评价+就业服务”全链条培训模式,出台“1+3”政策体系,推动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匹配。

861dfd2eeb719f6ff45829cb628ebc5b.png

    作为猇亭区经济支柱的化工产业,正是培训落地的核心突破口:2025年7月22日,兴发班率先开班,仅12天后的8月5日便完成就业签约,创下“短周期、高适配”的培训成效。同时,针对兴瑞40万吨硅材料等重点项目,提前介入谋划技能专项班,真正实现“项目建设与人才培训同步推进”。

fe41369d0c6f012bd1254dca1db4c6e9.jpg

    目前,项目化培训已成为区域发展的“人才引擎”:全区累计开展项目化培训52期,培养紧缺技能人才2137人,兑付补贴资金300余万元。其中化工类培训占比超60%,兴发、宜化通过该模式招录600余名学员,企业培训成本降低30%,新员工适应周期从4-6个月缩短至2个月,人岗匹配度达98%以上;应届毕业生实现“毕业即就业”,返乡人员通过技能赋能开启创业路,整体培训后就业率稳定超90%。相关做法获新华社、学习强国、湖北日报等中省媒体推介,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“猇亭样板”。

93b1bfb2b371182d5fc5c1fea9e9e717.jpg

    下一步,猇亭区将持续深化“345”工作法的实践应用,推动“被动培训”向“主动储备”转变,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夯实技能人才根基,更好地将国家政策红利转化为地方发展实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