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赛选手专访 | 增材制造设备操作(国赛)项目 王龙:6小时,他当场造出一台黄豆筛选机

从设计、制造到测试,不到6个小时的时间里手工打造一台黄豆筛选机,湖北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龙做到了。在刚刚闭幕的国家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,王龙凭借高超的技能斩获增材制造设备操作项目金牌。

谁能想到,这位23岁的青年教师,在中职阶段学的却是钳工。短短几年时间,王龙从因为好奇开始接触3D打印,到成为相关设备操作的一流高手,他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了逆袭之路。

6小时造一台黄豆筛选机

一颗颗小小的黄豆,通过一台黄豆筛选机,就能高效分拣出饱满的黄豆和破损、干瘪的黄豆,制造一台这样的黄豆筛选机,是王龙此次在全国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设备操作项目中的考题之一。

根据黄豆的大小,我们设计的机器零件误差要控制在0.1毫米以内。王龙介绍,这个单项中他需要完成产品设计、产品3D打印与后处理模块等工作,而相比产品精密度的难度,对各种设备操作的熟练度不够,才是最困扰他的。

增材制造设备操作项目,分为三维数据采集与建模、零件缺陷修复、产品设计、产品3D打印与后处理、零件三维数字化检测五个模块,尽管在备赛阶段王龙进行了系统的设备操作练习,但是在赛场上实际使用的设备因为厂商不同、构造差异,致使王龙不得不花费一定的时间熟悉设备,重新调试各种设备参数。

面对这些困难和不利因素,王龙及时调整心态,冷静应对各种细节问题,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赛场上各项设备的操作,确保了作品的高效完成。

对于此次大赛获得的好成绩,王龙坦言,从备赛到完成比赛,都有指导教练和学校的大力支持。而作为一名赛场老兵,各种竞赛的经历也让王龙在此次大赛中更加稳重。

8.jpg

“钳工”变身3D打印高手

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的成绩来之不易,但对王龙而言,今天的收获或许在4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。

2018年,王龙参加技能高考,考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,在大一下学期的一次学院科研助理选拔时,王龙了解到学校的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。因为专业成绩优异,加上动手能力强,王龙从同年级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,入选武职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助理。

在创新中心,王龙开始跟随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朱红教授,学习3D打印技术。

在朱红教授的带领下,我参加了一系列科研实践项目,熟练掌握了系统的操作技能。王龙介绍,因为业务能力突出,大学毕业他就成功入职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,从事新能源电池的开发测试工作。

去年,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教师梯队人才建设,王龙作为特殊人才被聘为专业教师,专业教学和备战技能大赛成为他的重要工作。

毕业生直达名企名校

近年来,武职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,王龙是其中代表。朱红教授介绍,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,是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,是学校3D打印人才培养的特训营。

朱红教授介绍,近年来中心培养的3名毕业生入职华为集团,每年都有毕业生入职央企和专精特新名企,中心毕业生升本率90%,还有人考取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。

依托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,科研团队还吸纳了一批博士生、研究生主持相关科研项目,从中心成长出多位副教授。

朱红表示,武职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技能人才培养、科研团队建设和职业赛事团队建设,正在打造成为武职乃至湖北地区专业人才高地。

         来源:极目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