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——李夏薇:从学生到教练的蜕变之路

    在职业技能的舞台上,无数平凡的名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非凡篇章。他们用执着追求和专业技术,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,也为社会注入了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的力量。11月29日,“技能之光 匠心筑梦”——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分享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,邀请中华技能大奖、“湖北工匠”、优秀世赛选手等高技能人才代表,分享成功经验,讲述成才故事。今天,让我们走进这些技能精英,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,感受技能的魅力与力量。

1.jpg

李夏薇    从学生到教练的蜕变之路

2.jpg

从初次烹饪到国家队

    2017年,当李夏薇怀着对烹饪的好奇进入湖北经济学院时,她未曾想到,有朝一日自己会站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。大学伊始,她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技能集训队,而这份尝试却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。

    在恩师邹志平的课堂上,李夏薇第一次听到世界技能大赛的故事。带着对烹饪的兴趣,她加入了烹饪(西餐)项目的训练队伍。从一开始连厨师服都穿不好,到在全国选拔赛中进入国家集训队,李夏薇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小白到专业选手的蜕变。然而,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。她原本期待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被取消,一切努力似乎都化为乌有。

3.jpg

从西餐到中餐的挑战

  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2023年,当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取消西餐项目并新增中餐项目时,李夏薇重新燃起了斗志。虽然冷拼雕刻、热菜制作和中式面点对于她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,但她没有退缩,而是选择迎难而上。

    “在中餐项目的备赛中,每一个菜品都凝聚了教练团队和我的无数心血。从清汤橘瓣鱼圆到创意酥点,每道作品背后都是无数次试验和修改。”她回忆起备赛的经历,至今仍对那些熬夜研究细节的日子记忆犹新。

    备赛过程中,邹志平大师亲自带领她走访全国名厨,学习最前沿的烹饪技艺。每一道酥点的开酥尺寸甚至精确到毫米,每个橘瓣鱼圆的形状都经过反复调整。在这种精益求精的训练中,李夏薇不仅提升了技艺,也磨炼了心态。

赛场上的沉着与突破

    “每一次比赛,不仅是技术的比拼,更是心态的较量。”面对中餐项目的高强度比赛,她深知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挑战,更是对整个教练团队付出的回报。在三天的比赛中,她沉着应对,发挥稳定,最终夺得金牌,为湖北争光。

4.jpg

  “从西餐项目到中餐项目的转变,虽然艰难,但也让我明白了挑战的意义。比赛教会了我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,也让我学会了团队协作的力量。”她的表现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,被誉为“湖北省技能人才的典范”。

从选手到教练的蜕变

    赛后,李夏薇决定留校任教,将自己多年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新一代学子。作为教练,她不再只是关注菜品的制作,而是更加注重选手的心理建设与团队协作。她说:“从教练的视角,我深刻感受到训练的艰辛。每个扣分点的规避,每个细节的调整,都需要教练和选手反复推敲。”

    在指导过程中,她不仅培养选手的技艺,更注重激发他们的潜力和信心。无论是日常训练,还是模拟比赛,她始终以严谨的态度感染选手,并鼓励他们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道菜品。

5.jpg

    从初入大学到成为国家级技能教练,李夏薇走过了6年的技能成才之路。在她看来,这不仅是个人成就,更是一份责任。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更多年轻人看到职业技能的魅力,走上技能报国的道路。

    “技能竞赛不仅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,也让我看到了团队合作和个人努力的真正意义。”她感慨道,“未来,我会继续把技能传承下去,为更多学子点燃技能成才的梦想。”